
秘鲁的政治局势,总像一部没有结局的肥皂剧。总统一再下台,国会不断换人,街头反对也经常迸发,让人觉得政治永久在旋转。
10月9日深夜,秘鲁国会以122票的压倒性多数经过对总统博鲁阿尔特的弹劾动议,理由是她“未能有用应对国内违法问题”。她未到会辩解,也没比及宽恕,连夜被逼下台。几个小时后,国会主席何塞·耶里发誓就任新总统,秘鲁的政治挂钟,再次被强行拨回零点。
博鲁阿尔特在2022年末接任总统时,还被视作“过渡期望”。那时,前总统卡斯蒂略因侮慢解散国会被弹劾,全国堕入紊乱。博鲁阿尔特就任时许诺带来“安稳与联合”,但是仅22个月,她就从“安稳的许诺”变成了“无能的标志”。
事实上,自2016年以来,秘鲁已阅历七次权利替换。七位总统,八年时刻,基本上没有一位能平稳完结任期:有人被赶下台,有人锒铛入狱,也有人直接逃离。总统宝座,似乎一把高压电椅,一坐上去就注定压力山大。
这次弹劾速度令人咋舌。正午议员提交动议,黄昏国会开会,深夜直接投票经过,一夜之间完结政权交代。博鲁阿尔特连辩解时机都没有,权利之门在她死后“砰”的一声关上。曾支撑她的政党忽然倒戈,支撑弹劾动议。政坛风向瞬息万变,比利马的风还快。
国会给出的理由是违法猖狂、民怨四起。的确,秘鲁治安问题日渐严峻,黑帮、毒贩、绑架案层出不穷。但真实的火药,是长时间的政治斗争。国会与总统的联系像旧夫妻,早该分隔却又牵扯不清。任何风吹草动,都能成为“合法理由”。上一任卡斯蒂略被指“叛国”,博鲁阿尔特被指“无能”,下一任或许还没上台,就会被指“损害民主”。
新总统耶里在就职典礼上高调表态——“咱们必定要向违法宣战”。听起来像举动宣言,但秘鲁人早已习惯了这种高调誓词。从藤森到卡斯蒂略,每位总统都许诺反腐、反暴力、反紊乱,可实际却是:越反越乱,越治越乱。
秘鲁深层问题就在于政治准则。国会权利过大,总统简直难以推进变革;而国会又被各党派分割得乱七八糟,任何一致都稀缺。总统稍有不小心,就或许被弹劾。只需议会三分之二议员赞同,不管理由多荒诞,都能合法推翻政府。所以政治成为循环博弈:今日弹劾你,明日你推翻我,国家机器在不断重启中失掉方向。
秘鲁民众也麻痹了。街头没有大规模反对,新闻媒体报道口气平平。博鲁阿尔特下台,就像天气预报中的一句平平提示——“又一场风暴要来了”。换总统不能削减违法,也不能压低物价,更不能让政治清明。权利换了无数次,但问题从未改动。
博鲁阿尔特的阅历带着命运的挖苦。她因卡斯蒂略被弹劾而上台,现在也因相似理由被赶下。秘鲁权利舞台上,没有永久的赢家,只要不断被筛选的玩家。
这场政治风暴折射拉美老问题:贫穷、糜烂、社会分解。秘鲁虽是铜矿大国,资源丰富,但贫富差距悬殊,民众对政治阶级极度不信任。国会被视为利益集团沙龙,总统成了短期替罪羊。每次危机降临,国会把总统推出门外,暂时搬运民愤,等候下一次危机。
耶里提出要“领导一个宽和政府”,在秘鲁政治语境中简直成了典礼用语。每任新总统都会说,随后被下一任“宽和”下去。两年后秘鲁将再次大选,但谁能坐上总统宝座,没人敢打赌。政治不确定性,已成为常态。
秘鲁政治机器从未短少新零件,却总在同一处出毛病。总统换了七个,准则仍旧陈腐;喊了几十年变革,社会依然割裂。每一次弹劾都是一次重启,但体系早已中毒。现在,秘鲁人或许已不再等待“安稳”,只期望政治机器别在下一次重启前完全溃散。
夜色下的利马,国会穹顶灯光闪耀,新总统发誓,旧总统被忘记。秘鲁政治大戏,又要开演,而观众心知肚明——换谁上台,风暴永不停歇。回来搜狐,检查更加多